最近播出的《那年,我們的夏天》中崔雄與延秀終於互相坦承心意,開始甜甜的交往啦!根據劇中設定,延秀和崔雄在高中時一個是全校第一名、一個是全校最後一名,兩人一起參與了一部紀錄全校第一名和最後一名相處的紀錄片,因而展開後面一連串兩人交往、分手、因紀錄片爆紅再次相遇的故事,而其實《那年,我們的夏天》的編劇是受到一部韓國真實紀錄片的啟發而創作了這個作品,究竟原本的紀錄片與劇中有哪些異同?除了劇作靈感來自真實紀錄片外,《那年,我們的夏天》還有哪些背後小故事呢?
《那年,我們的夏天》靈感來自韓國真實紀錄片

《最後一名像全校第一名一樣生活看看》是一部 2015 年由韓國 EBS 電視台製播的 Change Study Project 紀錄片,片中的出演者是兩位男學生,當初拍攝這部紀錄片是想要看看全校最後一名的圭敏(音譯)和全校第一名的道允(音譯)一起學習一個月之後,成績是否能夠有所進步。片中圭敏在初期完全沒有學習的動力,上課就只想睡覺,也不懂道允為什麼要這麼認真(是不是跟崔雄一樣!),而道允則是耐心的鼓勵圭敏振作學習、協助他解題,甚至在假日時到圭敏家陪他一起唸書。圭敏雖然書念不好,卻有著很棒的畫畫天份(這部分也和崔雄的角色設定相同),紀錄片中能看到他許多素描作品!

《那年,我們的夏天》的李娜恩編劇在看到這部紀錄片後產生了靈感,創作出了講述全校最後一名和第一名的男女主角一起拍攝紀錄片後延伸出的青春愛情故事。而因為《那年,我們的夏天》在播出後話題性不斷高漲,最近 EBS 也將該部紀錄片重新上傳到 YouTube 頻道上,網民們紛紛來朝聖這部紀錄片,目前影片觀看數已經來到 57 萬,在紀錄片中最後成為朋友的圭敏和道允也讓許多網友留言表示:「很羨慕他們的友情」、「想知道他們的近況如何!不能出近況更新的續集嗎?」等等,不知道現實中有沒有機會看到這部紀錄片兩位主角的近況更新呢?
EBS 紀錄片「最後一名像全校第一名一樣生活看看」
「高午」作家真實身份是防彈 RM 喜愛的法國藝術家!

《那年,我們的夏天》劇中崔雄是以「高午」為化名活動的建築畫作家,而高午作家筆下美麗的畫作在現實中是來自於法國藝術家 Thibaud Herem 之手。Thibaud Herem 擅長使用鉛筆與印度墨水作畫,畫作都是以畫建築物、樹木景觀為主,雖然畫作中沒有人物,卻能透過細膩的筆觸、鮮明又溫暖的用色感受到人情味。李娜恩編劇曾透露自己就是在看了 Thibaud Herem 細膩又溫暖的畫作後,完成了對崔雄的角色設定,也十分奇妙地真的在《那年,我們的夏天》與 Thibaud Herem 合作。
Thibaud Herem 為《那年,我們的夏天》創作的畫作:
Thibaud Herem 在與《那年,我們的夏天》合作前在韓國就小有名氣,曾多次在韓國舉辦個人畫展、簽名會等,他也深受防彈少年團 RM 的喜愛,RM 還曾買下 Thibaud Herem 的畫作呢!另外,Thibaud Herem 也曾與三星家電合作推出限量訂製的插畫冰箱、和韓國潮牌推出聯名服飾等,在韓國的活動相當活躍。



《那年,我們的夏天》每集標題都是取自電影名

最後關於《那年,我們的夏天》的小彩蛋就是劇集中每集的標題其實都是取自不同的電影名,像是在韓國很火紅的台灣電影《不能說的秘密》以及《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都有被寫進劇集標題中,而且電影名都剛好能夠呼應每集的劇情內容,以下一起來看看每一集對應的電影分別是哪些:
第一、二集:
- 「我知道你去年夏天所做的事」對應電影《I Know What You Did Last Summer》(台灣翻做《是誰搞的鬼》)
- 「1792個夏日」對應電影《500 Days Of Summer》(台灣翻做《戀夏500日》)

第三、四集:
- 「我討厭你的十個理由」對應電影《10 Things I Hate About You》(台灣翻做《對面惡女看過來》)
- 「那些年,我們喜歡的女孩?男孩?」對應電影《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

第五、六集:
- 「不能說的祕密」對應電影《不能說的祕密》
- 「傲慢與偏見」對應電影《傲慢與偏見》

第七、八集:
- 「有本事就來抓我」對應電影《Catch Me If You Can》(台灣翻做《神鬼交鋒》)
- 「日落之前」對應電影《Before Sunset》(台灣翻做《愛在日落巴黎時》)

第九、十集:
- 「只是朋友」對應電影《Just Friend》(台灣翻做《謝謝!再聯絡》)
- 「哈囉,我的靈魂伴侶」對應電影《七月與安生》

第十一、十二集:
- 「我們的夜晚比你的白天更美」對應電影《我的夜晚比你的白天更美》
- 「重新開始」對應電影《Begin Again》(台灣翻做《曼哈頓戀習曲》)

剩下的四集又會使用哪些電影的名字呢?大家可以一起來猜猜看!看完以上三個《那年,我們的夏天》背後小故事是不是讓大家又更認識這齣劇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