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劇評】《解讀惡之心的人們》:犯罪側寫師與兇手的心理拉鋸才是戰場

【期中劇評】《解讀惡之心的人們》:犯罪側寫師與兇手的心理拉鋸才是戰場

WOW 編劃重點

逮捕到泯滅人性惡毒的殺人兇手後就結束了嗎?對於那群「解讀惡之心的人們」來說這才正是開始。韓劇《解讀惡之心的人們》改編自韓國首位犯罪側寫師的犯罪小說。

慘絕人寰的連續殺人案件逮捕到泯滅人性惡毒的殺人兇手後就結束了嗎?對於那群「解讀惡之心的人們」來說這才正是開始。

SBS 電視台播出韓劇《解讀惡之心的人們》改編自韓國首位犯罪側寫師權日勇和紀實作家高納穆創作的犯罪小說《追逐怪物的人》。犯罪側寫是以科學證據為基礎,推定兇手的性格、心理、智商、職業、特徵等,案件發生時對兇手一無所知情況下,犯罪側寫能推敲兇手可能住在犯案地點附近、自由業、性格喜歡整齊、性特殊癖好等等線索能讓警方不致於大海撈針儘早將兇手逮捕歸案。身為韓國首位犯罪側寫師不僅要與喪盡天良的連續殺人犯鬥智,也要面對靠著經驗拼搏的刑警們對於他的陌生與不信任,重重壓力下怎麼堅定地走在這黑暗崎嶇的道路上?

「人生中不能說的話比能說的話來得多。」犯罪側寫師註定是孤獨的。

《解讀惡之心的人們》

實力派演員金南佶挑戰的角色沈默寡言的犯罪側寫師宋河英,外表看起來冷淡,卻是接到報案消息時立刻趕赴現場,為了了解兇手行凶犯案的手法與動機,徘徊在案發現場觀察四周的人,就算總是讓人看不出情緒的撲克臉卻能感受到對於追捕犯人的決心。權日勇表示身為一位犯罪側寫師,人生中不能說的話比能說的話來得多,金南佶除了用內斂的演技展現在凶殘的殺人犯面前也不能驚訝或憤怒外,劇中也有細膩描述甫成為犯罪側寫師的宋河英維持著當刑警的習慣穿著方便追捕犯人的輕便服裝,有次與組長國榮秀(陳善圭 飾演)去訪談時發現組長穿西裝打領帶,殺人犯見到穿著正裝的組長態度立刻截然不同,宋河英雖然沒有說話但就去訂做了西裝,凸顯出宋河英的觀察力以及犯罪側寫師的特點。

普通人跟殺人犯的分歧點到底在哪裡?誰會去關心被逮捕的殺人犯?

《解讀惡之心的人們》劇照


此劇描寫殺人案件當然也是約 20 年前令韓國人民上下皆人心惶惶的社會矚目案件,第一起是姦殺四歲女童分屍案,在警察毫無頭緒下宋河英繳交出第一份犯罪側寫報告,之後經過層層追查逮捕到兇手趙賢吉。在訪談後他無法理解就算兇手的人生中遇過家暴、歧視等等不順遂令人同情的處境,但究竟哪裡出現了分歧點讓兇手殺害四歲的女童並殘忍分屍後,依舊吃飽睡好毫無悔意抱怨著看守所環境,宋河英意識到自己面對並非犯下偷竊、殺害的普通犯人而是人模人樣的怪物。媒體或人們不曾探討殺人犯為何犯下凶殘案件的原因,好像把兇手關起來看不見就畫下句點。然而更可怕、更凶殘的連續殺人案件正悄悄醞釀中…。

只要走錯一步就可能造成無法挽回的錯誤,與兇手的心理拉鋸才是戰場

《解讀惡之心的人們》


《解讀惡之心的人們》前半部著重在犯罪分析組成立與傳統刑警靠著經驗與直覺的辦案風格不同,在犯罪建檔資料不發達的年代,就算有類似手法案件可能區域不同也難以察覺是同一人所為,因此錯失將犯人逮捕歸案時機。

《解讀惡之心的人們》第二起是改編自韓國知名連續殺人犯雨衣殺手「柳永哲」,柳永哲狡猾多端智商高達 140、縝密的犯罪計畫與懂得大眾的心理,讓警方久久陷入膠著狀態,好不容易從監視器找到兇手背影照,卻陷入是否該公布於眾的兩難之中,如果繼續私下調查可以能會再發生命案,留下線索則有機會逮捕兇手;公布等於跟兇手宣戰警方已經鎖定,會讓兇手停手且改變犯案手法,最終使兇手溜走。比起傳統緝凶的警偵劇,更加深刻描寫與躲在暗處的兇手的心理拉鋸戰。

同時存在兩位連續殺人犯?緝兇彷彿走在黑暗的隧道中卻看不見盡頭

《解讀惡之心的人們》海報

《解讀惡之心的人們》第六集也揭露同時存在另一位連續殺人兇手開啟了下半場的序幕!犯罪側寫師又該如何判斷是哪一個人所為?兇手究竟躲藏在何處?如何將兇手都繩之以法?相信接下來的劇情會更牽動觀眾們糾結的心,也讓人更加認識犯罪側寫師在韓國重大犯罪史上的貢獻。接下來的兩位兇手是韓國犯罪史上有名的冷血殘酷,但跟著充滿勇氣的宋河英一起走在黑暗的隧道中也不致於太害怕了。

Recommend for you

延伸閱讀

Further Reading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