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數人的一生中,充滿著悲傷、離別、掙扎、失落,以及那說來「千篇一律」的生離死別,《我們的藍調時光》卻以幽默與溫暖視角,探討這些既平凡又糾結的心碎時刻!宛如故事背景「濟州島」美不勝收、暖陽照耀的明媚風光,也不時會有烏雲壟罩、甚至暴風雨降臨一般…。
然而風暴陰霾過後,太陽依舊升起

即使人生中傷痛難免,或許都是為了凸顯那「幸福片刻」與「微小奇蹟」的難得與珍貴。再平凡尋常的每個人,都值得為了追逐那分幸福,為了我們深深在乎卻也往往愛恨交織的親人、朋友、或愛人,認真活出屬於我們的藍調時光吧?

經歷完「東昔與玉冬」這堪稱「核彈級」的壓軸爆淚篇章,即使意猶未盡,也不得不向《我們的藍調時光》獻上告別了!這部春季開播以來,就不斷令艾爾大叔笑中帶淚、甚至屢屢眼淚流到脫水的精緻韓劇傑作。每追完一部人生級韓劇,都有種悵然所失的失落感,有太多的情緒、體認與感觸,似乎也隨著這不得不散的宴席,封印在回憶中了!

上週末以 20 集完結收官的通俗悲喜劇《我們的藍調時光》,由韓劇殿堂級名編盧熙京,搭配曾六度合作新作的導演金圭泰,號召了堪稱韓劇史上「最重量級卡司陣容」同台演出。然而《藍調時光》雖集結一拖拉庫巨星共同助陣,卻未淪為賀歲片式的「大堆頭串場」拼盤劇。每個主要演員,無分大牌小牌,都在故事中扮演了舉足輕重的鮮明角色,也都分別彰顯了盧編欲在故事中探討的各類人性與社會議題。

乍看步調輕鬆、對白幽默、且充斥角色間爆笑互動的《藍調時光》,其實核心主軸遠比外顯包裝要來得沉重與悲傷,即使漁村風情的背景設定類似,這劇絕非《海岸村恰恰恰》那般歌頌溫馨人情、主軸鋪陳完美愛情的浪漫喜劇。多數時刻《藍調時光》更像是同檔的《我的出走日記》般,完全聚焦在平凡又不乏人性缺陷的小人物身上,講述人生中圍繞你我身邊的糾結、無奈與難關。雖然敘事風格上跟《出走》的厭世文藝腔大異其趣,也多了更生活化的幽默與喜趣點綴其中,但總是「笑著笑著就哭了」的情節張力與苦澀本質,卻異常巧妙地彼此呼應著!

也難怪不少期待《社內相親》式紓壓愛情爽劇的韓劇劇迷,被本檔兩大夯劇搞到心情低迷、悶上加悶(其實比較偏好這類型的觀眾,本檔還是有《流星》與《由零開始愛上你》可選啦!),然而從韓國到台灣兩地的話題熱度與點擊表現來看,這類不再一昧編織糖衣夢幻、趨向直視人生寫實面的題材,反而因其傑出的敘事結構突破,加上引發共鳴的角色設定與演技魅力,在本檔異軍突起。

而上上週才剛分享完《我的出走日記》帶來的滿滿啟發與感動,這週當然也不能獨漏喜愛度難分軒輊的《我們的藍調時光》,一次統整看完全劇的特色看點,以及劇中欲探討與傳達的人生寓意,歡迎同步追完全劇的劇迷繼續閱讀以下「有雷」全文!
至於還在觀望口碑,或著還沒找到足夠動力開啟或補完全劇的觀眾,大叔衷心推薦《藍調時光》在通俗日常情節中,製造精心反轉的難得質感與特色,作為年度又一部突破性神作,劇迷們豈有不開追的道理呢?
重塑「群像劇」敘事結構的精準設計
雖然本劇已非盧編與金導首度挑戰群像劇型,但比起成功塑造「多主角+多配角」設定的前作《我最親愛的朋友們》與《LIVE:轄區現場》,這次《我們的藍調時光》更是移除主配角設定,將主要戲份分配給 14 位主角群,且設定專屬篇章,較類似歐美劇常出現的「單元劇」或「詩選劇」劇種。然而《藍調時光》實際上的執行手法,又跳脫了此類型的制式設定,交錯呈現故事的順序與形式看似無特定規則,實際上佈局了串連上的呼應巧思與懸念經營。
在歐美劇集頗常見的「詩選劇」類型(Antology Series,如: 《黑鏡》、《愛×死×機器人》、《陰陽魔界》等),為何在韓劇或亞洲電視劇集較少出現?主要考量點是「詩選劇」的單元形式各自獨立,彼此通常鮮有連貫,因此較不適合長集數 on 檔的週更韓劇(成功 on 檔劇之每集結尾,均能有效丟出讓觀眾立刻想看下一集的誘餌),而詩選或單元劇型若沒有高概念包裝或類型定位作號召,通常也會有各集數間的品質落差問題。

但《藍調時光》各篇章雖然有敘事主角的更換,然而並非全然獨立章節,每個篇章中都仍能看到其他角色的進展與蘊釀,且愈發展到後段,所有角色跟觀眾間的羈絆感更為強烈,且逐漸會合成同一條敘事線,彼此呼應交融。

這是本劇編導在「群像劇」類型的又一次格式突破與精準示範,每個篇章安排的斷點與延續,不僅總能適時帶出高潮起伏與好奇懸念,故事也從未因角色篇章的切換而顯得破碎或鬆散!整體《藍調時光》還是有一個中心軸線貫穿全劇,但卻能透過角色獨立篇章,豐富其多面向呈現的人生難題,角色也隨著主線與支線的堆疊更加立體。

觀眾彷彿置身濟州島魚市場內,與這群熟悉的鄰家面孔培養出真實感情般,愈來愈深陷這群人各自不為人知的內心世界中,同步跟著他們嘻笑怒罵、痛哭灑淚!這也是為何乍看通俗芭樂、日常平凡的情節與人物,也能釋放出如此牽動人心的戲劇張力,其實編導在構思故事與人物發展時,就已極細膩地將觀眾共感與情緒培養,一步步規劃在內。所謂的說故事技巧,總能在此看出端倪,《我們的藍調時光》在結構、人設、對白、集數串接與微小細節安排上,處處可見其不凡巧思。
用明媚風光與純樸人情,包裝殘酷的社會角落議題
盧編在《藍調時光》的突破與勇氣,不只展現在令人耳目一新、卻未必絕對符合主流喜好的敘事結構上,其直面人們傾向逃避的「社會暗黑現象」與「弱勢族群環境」等題材,更時常令觀眾宛如站在道德兩難的鋼索上,難以輕易就判別誰對誰錯。

無論是開場車勝元(漢修)為了幫女兒實現自身未竟夢想的「初戀重逢詐騙」、之後達成第一次收視高峰的「青少女懷孕風波」、申敏兒(宣亞)的憂鬱症與自毀傾向(包括國中時就想用糟蹋身體來毀掉自己的念頭)、還是韓志旼(英玉)照顧「身心障礙家人」的負擔感、以及堪稱故事尾段最高潮的李秉憲(東昔),即使面臨母親重病仍深不諒解的行為等。

呈現種種非道德常規情節的《藍調時光》,刻意透過明媚風光與漁村純樸民情,來突顯這些寫實情節的衝擊性與對照感,也果真在播出後立刻引起部分觀眾或保守團體的抗議!

然而很明顯地,在前作《LIVE 轄區現場》就揭露家庭職場女權低落、青年畢業即失業、性侵受害者始終承受異樣眼光等敏感議題,盧編和金導這次《藍調時光》展現更加「無畏爭議」的態度,透過這些反映社會弱勢處境、甚至些許挑戰保守價值觀的情節,實踐著影視創作者也能肩負的社會責任。

當然更難得得的是,這些敏感的爭議性題材,總能透過戲劇張力十足的手法,引領觀眾設身處地去感受當事者的兩難與脆弱,不過度沉溺悲情,也沒有任何說教情節。金導「舉重若輕、感同身受」的詮釋手法,推動每個觀眾揪心地反思與內省,光從不輕易站在道德制高點,對角色行為作出評判,就比多數社會議題導向影視,總要讓主角說出成串大道理的安排,高明太多!
洋蔥般層層剝開的角色立體面塑造
「每個人,在自己的故事中都是無可取代的主角!」
即使在別人的故事中,只是配角或過客的人物,也都擁有不為人知的主角經歷。其實這概念正是讓盧編從無線台時期的愛情劇或家庭劇,轉向投入「群像劇」開發與變革的初心。而大叔也不得不承認,《我們的藍調時光》是真正成功實踐這概念的作品,它不只讓觀眾見證當不起眼的配角成為主述篇章時,他們的故事有多麼引人入勝、甚至令人為之改觀。

同時也讓觀眾進一步反思,在我們只用某些表象行為或性格去評判一個人時,是否也落入了「刻板印象」或站在「道德制高點」的自以為是?!在結尾集數前刷新最高收視的第 18 集中,我們看到漁村裡的同輩好友們軟硬兼施、苦勸東昔(李秉憲)完成母親臨終遺願時,他們開口閉口,都是「我懂你的感受,但…」,反而引來東昔更加氣憤難平的反彈。

這段或許也講出了盧編對「社會框架」與「衛道主義」的反感,當我們不是當事者時,我們所謂的「懂」,也只是一種揣測與簡化。我們真正理解這個人背後所有的天人交戰、傷痕累累與所有真相嗎?這彷彿就像要憂鬱症患者想開點就好、沒什麼大不了、或只是不夠知足等「為你好」言論,一樣地偽善和缺乏同理心!
我想這也是安排東昔最後在宣亞(申敏兒)的開導下,才終於決定面對這內心糾結的原因,因為宣亞也是個常被糾正、被批評想太多、被批評行為越界的憂鬱症患者,也正因經歷過這些,她能用同理心去認同東昔的掙扎,而不只是逼迫他做出抉擇。

還有太多角色與篇章,是這樣剝洋蔥般地讓觀眾看見另一面的故事。不僅製造令人意外的反轉,也讓每個充滿缺陷與心結的角色,彷彿身邊真實人物般,時而溫暖、時而刻薄、時而煩躁、又時而可愛地,不只以扁平的單一面貌躍然於螢幕上!
火花四濺的演技對決!韓國影視跨世代實力派演員的神助攻
當然若編導重視每個角色立體面與寫實度的用心,沒辦法透過自然不矯作的演技去突顯,《藍調時光》還是很有可能功虧一簣!所幸這次號召的演員陣容不僅星光熠熠,就連知名度不高的個性派或新世代演員,都能在鏡頭前展現恰如其分的到位表現,本劇可謂再一次令觀眾感嘆,韓國影視跨世代與各類型演員人才的齊備,讓編導對角色的細心琢磨,得以淋漓盡致地被精準呈現於觀眾眼前。

從票房明星級演員洗盡鉛華演出平凡小人物(李秉憲、申敏兒、韓志旼、金宇彬、車勝元、嚴正化)、到以往的功能性配角此次搶走最多鋒頭(李姃垠、朴志煥、崔英俊)、熟齡資深演員宛如鎮劇之寶的強大存在(金惠子、高斗心)、新進年輕演員與天才童星的大將之風(裴賢聖、盧允瑞、奇昭侑)等,都是令人無可挑剔、甚至時有驚艷地在有限發揮篇幅中,令觀眾留下難以抹滅印象!

而劇組大膽地起用真實唐氏症演員鄭恩惠,以及聽障演員李韶星擔綱出演,更是令人感動的業界創舉(過去這類角色在韓劇因搶拍時間考量,通常會採用一般演員模擬症狀演出),也增加了角色出場與表演方式的震撼力與寫實感。如此全方位的實力派演員資源,也讓韓劇編導獲得更有力後盾,持續勇於挑戰橫跨多個世代或反應邊緣弱勢族群的題材!
近看是悲劇、遠看是喜劇的人生況味
「人生近看是悲劇的時刻,遠看卻往往是喜劇…」
這句由影史喜劇先驅、默劇大師卓別林留下的名言,始終會在大叔觀賞《我們的藍調時光》過程中浮現腦海。
年輕時的自己似乎從未真正理解這句話的真諦,但在一定人生歷練後再看《藍調時光》,忽然完全可以理解,生命中的每個時刻,都很難單純地用「喜劇」或「悲劇」來定義,因為此刻還痛苦掙扎的難關,或許是人生破繭而出的轉機,而某些表面風光、人人稱羨的狀態,背後卻往往藏著即將崩壞或失落的虛空。

這也是大叔為何無法僅因為所謂的 Happy Ending,就感到療癒或滿足,因為誰來決定人生的結局呢?(平心而論,人生的結局都是死亡,但只因再燦爛的人生都有終點,就叫悲劇嗎?相愛與婚姻的開始,也都很美好,假如所有的愛情故事都停在這刻,就代表他們的人生是美好喜劇嗎?)
因此我總是很激賞盧編詮釋人生百態與多樣人物的角度,沒有悲喜定論,多數主角也沒有絕對的好壞,他們只不過就是一群,努力為了追逐幸福而努力生活著的人們,總在跌跌撞撞中,才逐步理解自身缺陷與生命中最重要的存在。

然而翻開眾多篇章與角色,乍看各自面對的課題與心結都不盡相同,然而撇開命運道路原本就人人不同的前提,《藍調時光》每段篇章的共通點,其實都在於那些自我糾結。無論是出於自卑、自負、內疚或逃避,那些「說不出口的話」與「不願解開的結」,終究成為每個角色跨不出的「坎」與「痛」,甚至成為一生的遺憾!
那些沒說出口的話、沒吵過的架、埋藏在心中的疑問與埋怨,終究都累積成這群人心中的結!不僅囚禁了自己,也和曾經的美好關係漸行漸遠…。

無論是漢修寧可編織假象,也對昔日初戀恩喜說不出口的「求助」;阿顯與英珠起初只想掩蓋,卻抗拒不了對兩人生命結晶,那出自本能的愛與天性;印權和浩息累積已久的怨念直到打進了監獄,才終於直面一切怨懟,竟只因那一句說中浩息痛處的話;美蘭和恩喜的閨蜜反目情結,關鍵也在美蘭決定攤牌、恩喜決定坦白自己的不滿後,頓時變得雲淡風輕。英玉那始終不願啟齒、反而造成諸多旁人誤會的「隱藏版」家人,其實從來都不該成為她自卑、放逐或畏懼穩定關係的理由。

當然最能呼應這關鍵主題的,就是全劇鋪陳已久、也的確最具情緒渲染力的東昔與母親玉冬,兩個同樣固執,同樣只把苦往肚子裡吞,總是無法坦誠以對的兩代母子,終於在人生的最後旅程,解開了那些早該釐清的疑問與埋怨,完成了那也許還不算太遲的和解!
太多永難忘懷的經典片段與對白餘韻
因為這些說不出口的真心話,某些角色在鋪陳階段是被觀眾誤解的,直到他們坦承面對內心缺憾和傷疤的那刻,我們才真正理解每個角色的全貌。彷彿就在那一刻,我們也頓時找到跟這個角色的共鳴與共感,即便那一刻,總帶有些許辛酸與無奈。

因為那些卸下武裝與面具的赤裸裸人性,揭穿了跟角色外表落差極大的脆弱。
漢修:「寶嵐以後如果埋怨我們怎麼辦?」
薇珍:「我們得讓她埋怨啊,不過我們就相信她說的話吧,她說她打高爾夫球時不幸福,人的心都會變,原本幸福的感覺有可能轉為不幸啊。」
漢修:「所以即使我們現在覺得不好過,也有可能很快就變幸福囉?」
薇珍:「那當然。」

此刻我們看到了那個意氣風發又被批判自私自利的校草(車勝元),其實也只是為了現實放棄夢想的落魄小鎮青年,為了讓自己的下一代不再需要犧牲夢想,他寧可到處低頭,甚至欺騙了心中最善良的初戀,忽視了孩子的壓力與心聲…。
但那份純粹的父愛,依舊令人動容!
英珠:「我知道我就是你的全世界, 我很抱歉讓你這麼孤單,可是爸,我也很孤單,雖然我有阿顯和寶寶!但沒有你,我還是很孤單。」
浩息:「人生在世,不可能凡事都如妳的願,這就是人生。」
第 7-8 集仍是大叔心中《藍調時光》最精采的段落之一,盧編把兩個單親爸爸粗魯卻也直率的情感,刻畫地令人揪心不已,也是全劇最令觀眾天人交戰、無法輕易選邊站的篇章。

而當一向被父親當成天之嬌女的英珠(盧允瑞)不再強硬,衝到操場向失望離去的父親背影喊出內心心聲時,不只浩息(崔英俊)潰堤了,螢幕外觀看的大叔也淚崩了!身為父親的那種失望和擔憂,以及終究還是會支持女兒決定的本能,彷彿考驗著所有新世代父母的期待與落差。而在此刻他也不得不調整女兒恃寵而驕的心態,彷彿同時吐露了自己的心聲:人生,不會永遠如我們所期待般圓滿!
但英珠願意在此刻呼喊爸爸回到自己身邊,與冷戰的父親和解,還是很關鍵且令人欣慰的轉折啊~
東昔:「沒有一句愛我,也沒有一句道歉,我的媽媽姜玉冬女士,煮好一碗我最愛吃的大醬鍋之後,就回到她最初來的地方了!我抱著她的遺體哭泣,那一刻我才明白,我這輩子其實從來都不怨恨她,而是希望能這樣抱著她,與她和解。我一直都希望像現在這樣,久久地抱著她,盡情放聲大哭…」
完結篇這句東昔的內心獨白,不只是這段母子心結重點戲的感性註解,也幾乎是總結了全劇每個篇章的縱貫主題。
與那些曾有過的傷痛和糾結坦白以對、找到和解,或許才是真正讓自己擺脫枷鎖的鑰匙。親人與摯友之間,再深的埋怨或傷口一旦講開,或許放下與領悟也就是如此簡單的事。

雖然大叔一向沒有很愛韓劇中的生離死別場面,總覺得某些處理太過刻意且強行催淚。但盧編和金導實在把這段「銅牆鐵壁」的跨世代和解寫得太美,既自然、細膩、循序漸進、又沒有違背角色人設的戲劇性轉折,加上交由兩位韓國影視界傳奇級的首席演員金惠子與李秉憲演繹,每個細節表情的呈現都如此精準,搭配鏡頭氛圍的情緒營造,而每句對白配合角色性格與互動,極為節制內斂,卻又帶出言外之意的充沛情感!這個結尾的衝擊力道實在太強大,也為《藍調時光》畫下近乎經典等級的句點。

《我的藍調時光》實在還有太多銘記大叔心中的名場面與雋永對白(盧編並不偏好金句式的文采,卻能運用再日常不過的自然對話,帶出深刻入心的意境),然而考量篇幅已超出太多,還是請觀眾親自看劇體會或二刷咀嚼,絕對會更加激賞本劇編導演的用心鋪陳與感動啟發。

身處全世界都還在從疫情變數與戰亂陰霾中,逐步恢復與痊癒的時代,人們也始終在經歷生離死別的考驗,試圖對不斷變動的未來找到信心與信念,重新從社交距離中找回人與人之間的溫度。2022 年出品的人生級韓劇傑作包括《二十五,二十一》《那年,我們的夏天》《柏青哥》《我的出走日記》到這部《我們的藍調時光》,由於都經歷疫情間拍攝的難關,編導也試圖在這低迷世道與心靈空虛時刻,為觀眾帶來從低潮中尋找希望、療癒後逐步向前邁進的作品,不加掩飾地呈現人生中難免有悲傷、掙扎與痛苦,但也有常被忽視的幸福時刻。

這部笑中帶淚、把悲傷演成喜劇的精彩傑作,提醒了大叔和觀眾,我們的憂傷、難過與掙扎,在世上並不孤單,甚至顯得有些司空見慣,但我們都不是為了埋怨與悲傷而活,平凡庸碌如你我,也都該為了追求幸福,而活得精采、活得坦然、活得珍惜此刻,不徒留生命中無謂的遺憾!